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专业导游:电气工程学院 潘再平教授,卢琴芬教授,王慧芳副教授 |
|
Q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Q2.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Q3.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Q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Q5.社会上是否有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误区,需要说明? Q6.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方法来解决? Q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哪些行业,哪些职业种类? Q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所在的是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学科,我们经常看到的电机在外表上并不起眼,实际上电机本身、驱动系统是非常奇妙的。比如说,电机的功率大至上百万千瓦,小的不到一瓦;电机的运动可以是旋转,也可直线运动;电机的转速可高达每分钟十多万转,也可慢到好几天才转一转。这里面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新。获得国家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双水内冷发电机”是我们专业老师发明的,神舟号飞船及舱外服生命保障系统的动力组件是我们研制的,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电机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工业设备、高铁、电动汽车、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军用设备等都离不开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潘再平
我其实是一个没有明确兴趣爱好的人,所以,进入工科的绝大多数专业对我来说都没有问题。而最初吸引我来到电气学院的原因就是这里激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我觉得,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即使最后自己并没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终归也不会差到哪里。当然,电气学院的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是浙大的老牌强势专业,同时还拥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这些,也都促使我加入了电气大家庭。 在电气学院学习生活的这三年多时间里,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深入:这是一个电气电子、计算机编程、数学物理都要学习的专业,学业负担相对较重;这里的学生素质很高,勤奋努力,竞争压力很大;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走向了电网公司和设备制造厂家,工作相对稳定;这里还有很多有待研究深入的内容,深造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 大三那年,我将自己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用在了智能车竞赛上,而这项竞赛的基地就设立在电气学院。我和我的两个队友一起努力,从2013年10月份起开始准备上手,到2014年5月份通过校赛选拔,到7月份获得浙江省赛摄像头组第一名,再到最后8月份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全国一等奖,我们整整走过了近1年的奋斗历程。这项竞赛,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的技能,诸如编程、PID控制算法、车模组装技巧等等,更教会了我如何凝聚团队,发挥团队的作用。 “绩点“是每个电气学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进入了电气专业,你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甚至是休息时间,因为很多课程都是十分抽象的,必须投入很大的精力才能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没有了”绩点“,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子等等诸多荣誉都会离你远去,而对于想要立志深造的同学,绩点更是十分重要,因为它和保研是直接相关的。当然,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参加SRTP、省创、国创等科研活动也是电气学子的必修课。电气学院的老师都是十分平易近人的,只要同学们有学习和锻炼的需要,老师都会竭尽所能帮助同学,所以,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在科研上努力,说不定量变就会产生质变,科研活动就会转化成论文和专利这些成果。这些本科生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于将来的研究生学习十分的重要,因为良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我来到了电气学院,如今即将毕业,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希望与大家共勉之: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电气2011级本科生江艺宝(已免试直攻博)
在浙大校史中,提起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科技成果,大家首先会想到的一定是“双水内冷发电机”。而这一成果,正是出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浙江大学电机系。如今,很自豪我也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最吸引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课程,良好的学风。在本科阶段,我们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还是非常系统的,特别是电类课程和数学类课程,要求比较高,这对于日后科研很有帮助。与此同时,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学风,能够促使同学努力学习,而不至于荒废时间。在全校各专业中,我们专业良好的学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2、就业容易。以本科生为例,本科毕业就业的同学,大多进入国家电网。相对而言,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基本不是问题,并且待遇也是不错的。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没有必要为将来找不到工作而担心。 3、研究前景好。我们这个专业,分为两个方向:电力系统方向和电机方向。对于电力系统方向,特高压、微网、新能源、电网的稳定性等研究内容,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电机方向,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永磁电机、高铁等研究内容,也是国家希望有所突破并大力发展的。特别是高铁,已经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一个代表。所以对于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我们这个专业还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内容等待大家去研究。 ——电气2011级本科生沈燚明(已免试攻读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