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气论坛第22次活动——九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智能电网论坛

发布日期:2010-05-26来源:电气工程学院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量:170

2010522上午,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九十华诞之际,国内外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云集之时,“智能电网论坛”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报告厅隆重举行。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转换、传输和消费平台之一,已无法满足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了传感技术、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分布式发电和微网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智能电网,凭借其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等特点,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电力工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目标。
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始创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设置这一学科的学校之一,也是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授予单位,1988年、2002年和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电气学院在复杂电源与网络结构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控制、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交流输电、分布式并网发电、电力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电力市场与经济调度,以及系统节能、电能质量和智能电网监控技术等方面展现了极强的研发实力,并取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之下,电气学院组织召开本次“智能电网论坛”,旨在以学院雄厚的科研基础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更好地服务和贡献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许继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雷宪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副主任、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张怀宇,浙江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李海翔、河海大学副校长鞠平教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甘德强教授,电机系副主任江道灼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电气学院师生代表也积极参与到本次论坛中来。论坛由电气学院电力经济及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文福拴教授主持。
电气学院甘德强教授首先致辞。他代表全院师生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以及关注浙江大学、支持电气学院发展的校友表达了由衷的谢意。甘德强教授认为智能电网在欧美得到了推崇和研究,在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户和调度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扩展了欧美国家所提出的智能电网的内涵,讨论和研究如何实现与发展中国的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李若梅在发言中提出,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双赢、多赢的局面,同时希望今天论坛之上专家们的报告和探讨能对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李海翔在代表浙江省电力系统的发言中,首先感谢电气学院为浙江电力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电力走向世界的前列。张怀宇、鞠平等校友代表也借智能电网之机,相继表达了对母校多年培养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电气学院江道灼教授介绍了电力系统学科的发展情况。江教授向大会简要汇报了近年来电力系统学科取得的成绩和成果,结合目前国内外电力系统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介绍了电力系统学科制定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进入专家专题报告环节后,清华大学卢强院士首先做了题为《智能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简述》的报告,阐述了对未来智能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定义,指出智能电网是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具有多目标自趋优运行能力的电网。报告指出,建立各级智能电力调度控制系统(SEMS)是实现智能电力系统的关键,而电力混成控制论是SEMS的理论基础。与欧洲国家基于时间基的控制策略不同,卢强院士提出了基于“事件基”的控制思想,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薛禹胜院士在题为《智能电网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支撑》的报告中,分析了目前电力系统在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电力系统在发展中面临的7个严峻挑战。他强调坚强电网和智能化是中国未来电网的两大支柱,提出了作为愿景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与能源、环境、经济等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最后,雷宪章博士做了题为《电网友好型风电场并网稳定运行》的报告,结合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近年欧洲因风电引起的电网故障得到的启示,提出了电网友好型风电并网的解决方案,即三级调控机制。
论坛结束后,参加论坛的专家与师生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讨论和交流。据悉,浙江大学将以电气工程学院牵头成立跨学科的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以更好地开展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为中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服务,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电力、能源领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