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气论坛第23次活动——九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电气工程教育论坛

发布日期:2010-05-26来源:电气工程学院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量:277

    522日上午,由全国众多学校电气、信息、自动化等相关学院的院长们参与的电气工程教育论坛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论坛由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徐德鸿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校长严陆光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原河北工业大学校长颜威利教授,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夏长亮教授以及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众多兄弟学校相关学院的院长们出席了论坛。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首先致欢迎辞,拉开了教育论坛的序幕。
 
“讨论教育是正经事” “大学教育须有独立灵魂”
郑强首先强调开展教育讨论必须严肃、慎重,引领大家思考大学的灵魂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其发人深省的提问直指本次论坛举办的意义和初衷——各个兄弟院校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共商祖国未来的电气工程教育大计。“如果教育完全由社会主导方向,这样的大学教育是没有前途的。”他呼吁,大学教育事关国家未来,应该具有独特的气质,拥有自己的灵魂。郑强充满激情的演讲将与会全体人员的热情完全地调动了起来,也让与会人员开始在心中思索,究竟怎样的教育模式才是最适合当代电气工程教育的。一番精彩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现场气氛,让所有人对后面的报告充满期待。
 
扎实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  大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步伐
严陆光院士随后作了题为“为我国电气工程培养新一代带头人才继续拼搏”的报告。自十九世纪末创立至今,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内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研究电磁客观规律、培养相关人才、电力生产供应与电工装备器材制造等三项职能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科研、教育和产业体系。历代电气工程学科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凝聚成的理论实践成果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使得电力工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迅猛发展。无论是电力系统规模还是其发展潜能,无论是电力行业科研实力还是其人才储备,在电力工业领域,中国都无愧为世界强国。步入二十一世纪,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资源的日臻枯竭,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种种严峻形势在向人类社会发出严厉警告的同时,也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产能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结构调整已然迫在眉睫。如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遏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重视新技术和新工业体系的发展和运用,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将是必由之路,而支撑这一切的关键又是人才。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可以划分为三代:第一代知识分子背负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重任,将自然科学体系引入中国,令其扎根于这片土壤,他们是奠基的一代;第二代知识分子胸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豪情,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矢志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他们是赶超的一代;现今,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学子作为创新的一代,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应当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形成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能否实现从“让中国跟着世界走”向“让世界跟着中国走”的转变将是衡量创新一代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电气工程是门大学科
颜威利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电气工程教育的认识和体会”的报告。颜教授介绍了电气工程学科的设置及其发展,并强调电气工程是门大学科,现在被细分为多个学科,随着学科发展,学科基础共性趋于一致,电气工程教育的发展也将呈现分久必合的态势。他提出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以基础教育、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颜教授随后还介绍了河北工业大学的办学现状,工学并举、校内外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及在就业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在校本科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浙大电气工程教育回顾与展望
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韦巍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的设置历史。在专业的演变轨迹中,学科在不断向宽口径方向转变,而这也印证了颜威利教授所提及的电气工程是门大学科的观点。在介绍学院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方面,韦巍院长更是旁征博引,将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为我们的教学做到世界一流这一目标找到参照系。报告最后,韦巍院长在培养卓越电气工程人才的展望中,提出宽基础、创新型、实践型、小班化的教学目标,这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浙江大学电气工程教育的发展,引领电气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重新思考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
郑南宁院士将论坛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以题为“重新思考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报告向我们阐述了他对于大学本科教育的精辟观点。在这篇内容精彩、论述精彩的报告中,郑南宁院士从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理念与国内大学的不同点出发,结合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生动翔实地展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细细品味、认真琢磨,对于当代的大学人才教育,我们会有许多的收获和感悟。
郑南宁院士首先给与会代表播放了哈佛大学教授和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课堂教学视频,以生动的教学案例表明“上好一门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甚至学习的冲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郑南宁院士随后介绍了西安交大的人才培养改革。2+4+X培养模式、工程实践培养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本科生双院制等等,学院+书院两手一起抓,大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尤其是为学生人格塑造与品质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在综合比较国内外大学的教学异同以及西安交大自身教育探索之后,郑南宁院士提到育人为本,知易行难。大学要时时将目光保持在人才的综合培养上,我们希望看到绝大多数教师倾心教学、热爱学生,又对科学研究充满着追求,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加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90周年院庆的兄弟院校领导听完精彩的报告后加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闵勇教授等众多兄弟院校领导也作了即兴发言。他们谈到,电气工程教育应致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加强科研教学结合;加强电气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教育中学科的发展应该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学校在发展中应该时时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使命。
 
电气工程学科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精英骨干和栋梁之才。在发展中,我们送走了追赶的一代,迎来了创新的一代,同时,我们更期待未来电气工程教育的美好明天。在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中,此次电气工程教育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本次论坛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90周年院庆主题论坛活动之一。电气工程学院院庆期间还举行了新能源与节能论坛、智能电网论坛、电驱动论坛等其他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