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中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赴浙江丽水龙泉公益服务与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抵达浙江省龙泉市,正式开始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项目。
小小汽车空调创造无限价值
8月丽水的气温颇高,但是炎炎的夏日并没有影响实践队员们的积极性,舟车劳顿的队员们在住处简单地解决了中饭、稍作休息,便立即开始了第一天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合作调研的行程。热情洋溢的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龙泉市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听取中心叶俊主任的介绍。
叶主任介绍道,龙泉虽小,但其蕴含的能量可不容小觑:全省唯一一个汽车空调产品检验中心便坐落于此,它先后通过了具备国际权威性的CMA和CNAS认证,获得了吉利汽车第三方实验室认可证书,具备了开展系统试验和专项非标类试验领域的服务资质,并且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中心的影响下,龙泉的汽车空调产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0年来产值从20亿跃升至100亿,产品和售后影响辐射范围达到了40多个国家。看到了龙泉汽车空调业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座的各位队员们倍感大开眼界,不禁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在总体上对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叶主任向我们展示了检验中心强大的试验能力。在实验室方面,中心配备了包括材料、零部件检验、振动噪声检验和综合性能检验在内的四个专业实验室。检验中心的先进不仅仅表现在硬件上,还渗透在软件中:检验中心使用一套成熟的报告管理系统来管理试验的所有信息,能保证试验信息不会出错,于细微处体现先进和严谨。
光是这些高大上的装备就已经让队员们啧啧称赞了,但是锐意进取、拥有与浙江大学一样的“求是创新”基因的省汽车空调检验中心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加大发展的力度,购置新的先进设备,使得空调检验的温度范围下探至-30℃之低,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你们如果下次来啊,就能看到我们这批最先进的设备了!”叶主任颇为激动地表示,今年规划陆续投入使用的设备将在年底正式完成引进。除此之外,试验中心还有更加长远的规划,比如投资四千万建造EMC实验室,斥资一亿打造整车环境模拟实验室等。叶主任特别指出,虽然丽水市非常重视龙泉的汽车空调产业,投资力度大,但是打造这些先进实验室仅仅靠试验中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人才和资源,而且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的制冷技术和电气设备方面还存在上升的空间,所以非常欢迎浙江大学优秀人才的加入。叶主任的一番话,引起了队员们的深思:我们在大学中的专业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到建设祖国、回馈社会的高度层面上的,那么究竟该怎样使专业知识和地方产业相契合,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呢?龙泉的汽车空调产业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思路,而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仍在路上。
叶主任的介绍结束后,在座同学们就龙泉空调产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不足、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问题与叶主任展开了交流互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将此次调研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的最后,众人在龙泉市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的门前合影,为第一天充实的调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十年磨一剑
——龙泉宝剑厂调研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唐·郭震《古剑篇》
这段一千多年前的诗句,描绘的正是龙泉宝剑。龙泉素有“宝剑之邦”的美称,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一大名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冲刷,仍能在一代代铸剑人的传承下屹立不倒,直到今天,它仍旧保留着独特的生命力。2019年8月3日上午,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了龙泉宝剑厂来探寻这千年古剑的奥秘。
进入了宝剑厂颇为霸气的正大门,众人被眼前墙上镶嵌着的一把巨大的宝剑吸引,只见墙上用苍劲有力的书法写着“天下第一剑”五个大字——不错的,龙泉的铸剑人就是有这样的自信。
众人紧跟着解说的工作人员参观着宝剑铸造的一步步流程,在两名工作中的打铁师傅的身旁驻足。他们将烧得通红的剑坯从火中取出,抡起手中的重锤反复地敲打,迸出细小的火花消散在闷热的空气中,片刻又将其放入炉火中,如此循环多次。众人屏住气,静静观赏着这打铁的盛宴。“砰!砰!砰!”一下下敲击在安静的环境下显得非常干脆,师傅们重复着这道工序,脸上挂满了汗珠。工作人员介绍说,只有经过这样的手工冲打,才能造出真正的好剑。同学们看着跃跃欲试,于是师傅笑着让大家体验一把“打剑”,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试了试,发现刚开始似乎还轻松,到了后来手臂就软了。抡锤已经让人精疲力竭,可是要想造一把好剑,不仅仅是要“抡得动”,更要“抡得准”,找准位置再使劲,还得把握好冲打的时机。看似是个体力活,实则为体力与脑力的高度结合。在场的同学纷纷表示了对师傅的赞叹之情。
宝剑要想成为宝剑,锋利的刀刃自然必不可少,众人又被磨剑的师傅吸引。解说员介绍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造出好剑,这磨剑的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且得看得仔细、磨得耐心。经过粗磨、细磨、精磨等复杂的工序,剑才算被磨好。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剑的整个制造过程本身就是漫长的考验,想要造成“宝剑”,需要下苦工、花力气,需要耐得住寂寞,方可成就一代名剑。为何龙泉宝剑有自称“天下第一剑”的豪迈的自信感?正是因为它凝聚了汗水和智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背后的故事经得起这样的名号。同样的,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的顶梁柱的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我们工程学科的学习中,可能将要或者已经面对一些枯燥的原理和知识点,解决大大小小的繁杂的工程难题,但是它们正是将我们磨成一把把“宝剑”的必要工序,我们正是要在这样的磨砺中勇往直前、乘风波浪,如龙泉剑一般成就削铁无声、无坚不破的一代名剑!
参观完毕后,实践小队的成员们带着满怀的斗志离开了龙泉宝剑厂。
中国制造2025,路就在脚下
——探访浙江创新空调公司、三田集团
昨天实践团队已经在龙泉市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初步了解了龙泉市成熟的汽车空调产业。8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便走入龙泉市区,走进龙泉当地的空调企业代表进行实地的探访。
在创新空调公司,我们领略了空调制冷的核心部件——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业制造现场,在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动化程度尚可的现代生产车间,根据生产的零部件的性质的不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有相应的调整以达到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车间中我们看到了空调的核心部件从生产到封装的全过程,而封装完毕的产品,大多将作为出口,被送至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地。
在会议室中,创新空调公司的老总与我们分享了当初创办这家企业的奋斗故事。“1988年的时候我们还只是一帮二十六七岁的从农村来的年轻人,起初我们从销售干起,一点点积累资本,在2002年创办了这家创新公司”,回忆起当年的筚路蓝缕,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作为龙泉本地的创业公司,创新公司早早地和三田集团一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认可,现在已经颇具规模,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之一,在海外有5、6个成熟的销售网点。“制造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依靠实业发展到今天,创新的老总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感触颇深,他对我们反复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从创新公司出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三田集团,同样作为龙泉空调龙头企业的三田集团,主要的业务为生产和销售空调滤清器与压缩机。在三田的车间中,我们看到了自动化程度更加高的生产模式,使得“生产过程胜在控制”。工作进度和检验结果被清晰地显示在了巨大的电子屏上,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紧密结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创新公司类似,三田主要瞄准的是汽车空调的售后市场。
在下午的探访中,我们团队看到了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推动下地方制造业代表企业的生产现状。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非常喜人的成果,即使在龙泉这样的小县城中,地方制造业也能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起来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实现了以亿计的产值。两家企业都早早走出了国门,在各国范围内都有相当多的业务辐射,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由点成线,由线到面,“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就是在全国各地类似于这两家龙泉企业的实干中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是不可避免地,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在创新空调负责人那里我们就了解到一个现象,他们生产流水线上的员工年龄普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不愿意干一些基础的、偏机械化的工作,龙泉的年轻劳动力资源正在变得紧张。的确,在年轻一代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在流水线上做简单工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线将会不可避免地后移。当然,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这一情况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劳动力将会逐步解放,但是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创新关键点还是在于人才。在第一天汽车空调质量检验中心的调研中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了龙泉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和大量的需求。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便是,龙泉引进高素质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尤其是像浙江大学的毕业生这样的人才,能够留在龙泉这样的小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案例非常少。现实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才群体往往会倾向于在大城市寻找自己的未来,希望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手脚,这无可厚非。
然而我们看到了浙大人在小城中发光发热的案例,比如能源工程学院的熊教授,他从2009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便帮助龙泉的汽车空调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帮助地方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是金子总会发光”,浙大人不论在哪里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导人才。中国制造的发展是脚踏实地的,是根植于地方的,是每一个制造业实体的发展的总和,所以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又是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落实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我们应摒弃“非大城市不去”的陈旧观念,摆平心态,在最平凡的地方创造最伟大的事业。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指导下,为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开物前民,树我邦国!
(文/罗开 图/方栋锐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