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席
李虹教授
陈恒林副教授 裴雪军教授 See Kye Yak教授
李虹 陈恒林 裴雪军 See Kye Yak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EMC同仁:
欢迎大家参加2024年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本次年会将于8月16-18日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举行。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王中林院士、曹则贤研究员、范峻教授、张柏乐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内容涵盖电磁兼容、射频干扰、量子力学、拓扑电磁波导等前沿话题。除此之外,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将进行专题报告和工业报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本次会议在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多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著名专家作为嘉宾,共同探讨电磁兼容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
我们诚挚地邀请各相关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报名参会交流。此次年会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契机。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动电磁兼容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
注册和更多详情请访问会议官网:https://emc2024.cpss.org.cn/。
预祝大家会议期间收获新的友情,碰撞新的灵感!
会议注册
1. 会议期间,餐饮统一安排,住宿自理,不安排接送。
2. 本次会议采取网上注册,参会人员需登录大会官方网站 https://emc2024.cpss.org.cn/ 缴纳会议注册费。被大会录用的论文需要至少1位作者以作者身份注册。
英文论文作者注册地址:https://emc2024.cpss.org.cn/english/Home/Menu/116
会议注册费用请见下表:
3.会议酒店为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参会代表订房享受会议协议价。酒店预留房间数量有限,参会人员在线注册会议时可在官网中及早预订。
特邀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一:非匀速运动物体系统的动生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论 王中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王教授是2023年全球能源奖(Global Energy Prize), 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 (ENI award – The “Nobel prize”for Energy,能源界最高奖)、与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等四大国际大奖获得者。他是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奖得主。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韩国科学与技术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Nano Energy 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王院士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开创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与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他是全球全科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排名前二,2019-2022单年影响力连续排名第一,材料与工程终身排名第一,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了110篇文章,文章总引用超43万次,h指数超310。他拥有二百多项发明专利,并亲自发起和创建了八家公司。 大会报告二:量子力学是如何创立的 大会报告三:射频干扰的基本原理、仿真建模与消减 范峻,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IEEE Fellow,密苏里科技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产学联合电磁兼容研究中心主任。 范峻教授在电磁兼容、高速电路设计、功率传输网络等领域是世界著名的专家,他目前担任IEEE电磁兼容学会董事会董事,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学报副主编,IEEE EMC杂志副主编,并担任过IEEE电磁兼容会议论文评审主席,IEEE 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国际会议会议主席,IEEE电磁兼容学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新兴无线技术电磁兼容SC-4 专门委员会创始主席等职位。同时,范教授为IEE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Power Electronics、Advanced Packaging等多个顶尖学术杂志担任评审。因其对印刷电路设计中功率传输网络的开创性研究,2009年获IEEE电磁兼容学会技术成就奖,并被选为2016年度IEEE Fellow,2022年获得IEEE电磁兼容学会最高技术奖Richard R. Stoddart Award f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此外,范教授获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等超过30个学术奖项及荣誉以及14项美国专利,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或会议中发表过超过300篇论文。他指导的研究生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中获得最佳学生论文等荣誉。 大会报告四: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c Waveguiding
张柏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学院物理与应用物理系教授,物理与数学学院助理院长,物理与应用物理系副系主任。2003和2006年获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9~2011年为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盟研究与技术中心博士后,2011年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2017年升任副教授,2021年升任教授。张柏乐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电磁波理论、隐形隐身、超材料、光子和声子晶体。 张柏乐教授因其在电磁隐身方面的研究于2012年获《麻省理工技术评论》TR35全球青年创新者奖。2014年,他获得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20年他与另两位同事分享新加坡总统科学奖。近年来,他结合凝聚态物理与电磁理论,在拓扑电磁波方面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 |
报告一:电力电子传导电磁干扰的系统性仿真建模与应用 李虹,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Delta环境与教育基金会(美国)中达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建模与主动抑制、复杂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等研究。迄今出版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荣获期刊、会议优秀论文奖10余项,国际、国内竞赛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包括重点基金1项。担任TIE、TPE等SCI期刊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客座主编,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电源学会理事、第一届中国电源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电力电子学会执委、IEEE PELS Membership Committee-China 副主席。 报告二:Systematic EMI filter design to prevent bearing degradation in motor drive systems See Kye Yak,1986年和1997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一等荣誉)和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4年期间,他在新加坡、英国和香港的工业界担任多个高级技术和管理职位。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目前担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长聘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磁兼容性(EMC)、高速电子设备中的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控。他还兼任南洋理工大学电磁效应研究实验室(EMERL)主任,并于2015年至2021年担任SMRT-NTU智能城市轨道交通实验室主任。谢教授拥有5项专利,合著了3本书,并发表了超过250篇同行审议的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他是IEEE的高级会员,也是IEEE EMC新加坡分会和IEEE AES/GRSS新加坡联合分会的创始主席。曾担任2011年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2015年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和2018年国际智能轨道交通会议的大会主席。他还曾在2007年和2008年的IEEE国际EMC研讨会“全球EMC大学”中作为受邀国际演讲者。自2011年起担任IEEE EMC Magazine 执行主编,目前还担任IEEE T-EMC 副主编。2021年,他因在专业领域及对新加坡社会的贡献被新加坡总理公署授予国庆日公共行政卓越(铜)奖。2023年,他创立了科技公司“SenseID Technology Pte Ltd”,将他的各项专利商业化。 报告三:电磁敏感性测试的思考和探索 戴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电磁环境适应性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电磁安全、测试技术等方向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40多项、转化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多篇。 报告四:大功率逆变装置的强弱电耦合建模预测及干扰抑制 裴雪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台达科教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和企业应用项目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台达电力电子中达青年学者奖、华中卓越学者等。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IEEE P2956标准委员会副主席、武汉电源学会理事长、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多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报告五:有源EMI滤波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文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博导。曾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年。长期从事的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宽禁带器件及电路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电磁干扰主动式抑制技术、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等等。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多项。第一及共同作者发表SCI收录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磁技术专委会委员、女科学家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
圆桌论坛主持人:孟进 教授 国家杰青、国防卓青,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室主任、博导,入选国家某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电磁兼容分析理论、系统级电磁干扰测量及通信装备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研究,主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及国防专利65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担任国家某部委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圆桌论坛嘉宾:张波教授,章进法博士,范峻教授,张柏乐教授
张波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兴华人才计划杰出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EEE Fellow,中国电源学会会士,丁颖科技奖、广东杰出发明人奖、中国电力科技优秀工作者、中达学者。曾任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电源学会副监事长、IEEE PELS广州分会主席、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电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电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 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集成项目课题和4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出版十几部中英文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收录2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近20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及二等奖10项等。 章进法 博士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主任。1991年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8年任教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副教授。曾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及1998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工程研究中心(CPES)访问教授。1999年加入台达电子,曾任台达上海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副主任,现任台达电力电子上海设计中心主任和台达电力电子杭州设计中心主任。 他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化及软开关技术的研究以及在通讯、网络、计算机和电动汽车及充电、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开发。获授权发明专利217项。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第六、七届、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和第八届理事会监事长, 兼任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报告一:GIS变电站特快速瞬态电磁骚扰研究 赵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全国无线电干扰委员会电磁兼容评估分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电网电磁兼容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4项。获省部/行业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 报告二:高压电控系统对车辆EMC性能的影响及挑战 邵长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田汽车集团新能源系统副总工程师。在车载电力电子产品、新能源商用车的充电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设计和测试具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对电动汽车高压电控技术、电驱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前瞻性,近两年一直在研究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电控策略、车辆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等方向。近年来,牵头多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发表《电动汽车提升电压平台的利弊分析》、《车载多合一电源模块电磁兼容问题分析及整改案例》等多篇学术论文。担任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分委会(D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磁兼容分委会第二届委员,能源领域行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委员会换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报告三:工业机器人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胡晓磊,Xnergy Autonomous Power Technologies联合创始人,CTO。胡晓磊博士198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士与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在电力电子、电源开发领域已有近十五年丰富沉淀。2008年加入上海台达电子并担任电气研发工程师,负责设计模块化交直流不间断电源 (UPS) 的控制算法,并在次年领导团队进行公司的第一代兆瓦级风机变流器控制研发。2014年到 2015 年,加入劳斯莱斯-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领导团队主持公司首代船用中压变频器研发,完成平台的搭建以及控制验证。之后加入新加坡惠普(HPE)公司,作为电源系统专家,独立设计了公司下一代企业高速交换机产品的电源系统,并完成认证。随后作为技术总监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技术研究院,负责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商业化。于2018 年创立 Xnergy Autonomous Power Technologies(犀能新能源科技),为移动机器人和电动汽车开发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和云端调控平台。2021年成立犀能新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并荣获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人才称号,姑苏领军人才称号,先后在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报告四:硅基三维微互连的电磁建模与电磁仿测协同验证 李康荣,2017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7年至2019年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EMERL实验室研究员。2019年至2021年,担任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科学家。2021年至今担任中国航天科技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高级研究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高工职称)。现主要从事面向先进封装的电磁兼容,信号/电源完整性,电磁仿测协同验证,失效分析等研究。已发表EI/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及受理新加坡/中国专利5项。 报告五:电感偏差对交错图腾PFC传导噪音的影响 王艺潮,硕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现作为电子工程师任职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任职期间,主要从事大功率服务器电源设计、平面多绕组变压器设计、EMI滤波器X电容容衰抑制及多电平PFC的控制方法与故障穿越等研究,申报和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20余件。 报告六:电器技术发展趋势与EMC仿真技术应用 齐东亚,高级工程师,在松下电器企业从事电器产品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20余年。长期致力于电器产品电磁兼容理论及实践的应用,采用低成本,高效率创新手段解决复杂的电磁兼容设计问题以快速推出迭代产品。在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及谐波,骚扰电压,骚扰功率等具体项目中有丰富经验。杭州市钱塘区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杭州市E类级高级人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专家,浙智会智能制造分会专家委员,“中国设计与人工智能良渚智库”专家委员。 报告七: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验证方法及失效案例分析 王伟,现就职于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即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中心,任电磁兼容技术专家。长期从事于整车电磁兼容的研发,包括整车,系统,电子零件的开发。有丰富的一线开发经验。曾就职于蔚来汽车,任副总监兼技术专家,专门负责电磁兼容。多年从事蔚来汽车、沃尔沃汽车、荣威和MG汽车的电器EMC研发。 报告八:光储产品的EMC设计与挑战 肖文峰,目前任职阳光电源公司技术平台EMC设计部经理,EMC专家。从事EMC设计工作20年,参与EMC设计的电源种类涵盖微逆~MW级别光储产品、UPS、通讯电源、充电桩、OBC、手机适配器、电源砖,主导过几家头部企业的电源EMC设计、验收规范开发,尤其擅长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棘手问题。 报告九:基于新型拓扑和算法的EMI抑制方法 袁科亮,工学博士,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车株洲所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传动领域EMC技术研究。 报告十:通信电源及远程核容运行风险分析探索 卢永强,研发总监,电力通信行业10多年从业经验,长期从事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工作,参与电源及远程核容技术、配电数据通信网管理技术、光纤分布式监测技术等多个通信网络技术研究、通信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研发工作。 |
时间 | 主要内容 |
2024年8月16日(周五) | |
12:00-22:00 | 会议报到 |
18:00-19:00 | 晚餐 |
19:30-21:00 | 电磁兼容专委会委员工作会议 |
2024年8月17日(周六) | |
8:00-8:40 | 开幕式、领导致辞、参会代表合影 |
8:40-12:00 | 大会特邀报告 |
8:40-9:25 | 大会特邀报告Ⅰ |
9:25-10:10 | 大会特邀报告Ⅱ |
10:10-10:30 | 茶歇 |
10:30-11:15 | 大会特邀报告Ⅲ |
11:15-12:00 | 大会特邀报告Ⅳ |
12:00-13:30 | 午餐 |
14:00-18:00 | 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 |
14:00-14:30 | 专题报告Ⅰ |
14:30-15:00 | 专题报告Ⅱ |
15:00-15:30 | 专题报告Ⅲ |
15:30-16:00 | 专题报告Ⅳ |
16:00-16:30 | 专题报告Ⅴ |
16:45-18:00 | 圆桌论坛 |
18:30-21:00 | 晚宴 |
2024年8月18日(周日) | |
8:30-12:10 | 工业论坛与学术论文分会场报告 |
8:30-10:10 | 工业论坛分会场 |
论文分会场Ⅰ | |
论文分会场Ⅱ | |
论文分会场Ⅲ | |
论文分会场Ⅳ | |
墙报交流 | |
10:10-10:30 | 茶歇 |
10:30-12:00 | 工业论坛分会场 |
论文分会场Ⅰ | |
论文分会场Ⅱ | |
论文分会场Ⅲ | |
论文分会场Ⅳ | |
墙报交流 | |
12:00-13:30 | 午餐 |
会议结束,参会代表返程 |
同期将举办2024第一届电源电磁兼容大赛决赛。
银牌合作单位:杭州云牧科技有限公司、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天大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西艾特磁材有限公司、
苏东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尔平,浙江大学
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
徐德鸿,浙江大学
张 波,华南理工大学
范 峻,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
王 硕,佛罗里达大学
大会主席
李 虹,北京交通大学
大会共同主席
陈恒林,浙江大学
See Kye Yak,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裴雪军,华中科技大学
技术委员会
孟 进,海军工程大学
陈文洁,西安交通大学
陈亚洲,陆军工程大学
戴 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孟 萃,浙江大学
和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张卫东,华北电力大学
余占清,清华大学
赵震宇,新加坡国立大学
高先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江彦伟,福州大学
刘艺涛,深圳大学
管乐诗,哈尔滨工业大学
丘东元,华南理工大学
吴红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组织委员会
高思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办单位
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
IEEE EMC Society Singapore Chapter
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朱自立,王涛
电 话:18872771036;18973386033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应电楼
邮 编:310027
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简介
年会主办地位置信息
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江南路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