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报国,电能兴邦|一堂来自苍穹的大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8-20来源:电气工程学院发布者:许霁玉访问量:26

8月12日-14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能兴邦”社会实践团走进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全元、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民建带队,来自电气工程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航空航天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17名师生实践团在与行业先锋对话中明晰奋斗方向,以实践筑牢专业信仰,用脚步丈量报国之路。


震彻苍穹的“强国课”

“太燃了!”“为中国航天骄傲!”

8月13日14时43分,长征五号乙遥八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橘红色火焰撕裂天际,轰鸣震彻大地、震颤人心。实践团师生站在观礼台,屏息凝视着“长五乙”直上九霄,直至化作天际微光。

实践团成员感慨:“这是最生动的一堂强国课!”火箭腾空的震撼瞬间,让在场每一个人胸中激荡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心中燃起投身科技报国的热忱。此刻,逐梦航天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播撒,国家科技实力的硬核展现,成为最深刻的大思政课教材。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发射基地的“协同课”

8月14日,实践团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开启一场关于系统协同的实践课。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门口,一行大字承载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激昂的梦想:“探索浩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指挥中心大楼平台上,工作人员结合五座发射塔架的分布格局,系统讲解其功能定位与协同机制——从箭体转运到燃料加注,从气象监测到指令传输,每个环节都像精密齿轮般严丝合缝。随后,实践团步入指挥大厅,大屏上跳动的参数、工作人员专注的神情都让师生们切身感受着航天发射指挥体系的严谨高效。在201发射塔架下,工作人员讲解了发射平台的各个组成部位,每一处子系统的联动测试都在为发射的“万无一失”积蓄力量。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都是无数航天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这场参观让师生深刻理解:航天事业的突破,不仅靠尖端技术,更靠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攻坚,这正是大国重器背后的“系统密码”


宋征宇总师的“现场课”

在长征八号甲发射塔架下,实践团见到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校友宋征宇。作为航天领域的资深学者,他在火箭总体设计、制导与控制等领域造诣深厚,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见到母校学子,他格外亲切,带领大家参观塔架关键区域,现场讲述长征八号甲研制故事的“总师课”

师生与宋征宇校友合影留念

“长征八号系列火箭的设计,既要保证飞行可靠性,又要降低成本,同时提升运载效率,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多目标优化'和‘性价比’突破,也是长征火箭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最佳实践。”在正在组装的火箭旁,从箭体轻量化设计的结构与材料创新、到发动机推力调节的技术密码,从火箭回收技术的迭代逻辑,到有效载荷比提升的优化路径,结合国际商业航天发展的最新动态,他深入浅出地分析:“航天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既要追赶前沿,更要扎根自主创新。”这堂没有黑板的课,让同学们在塔架之下,搭建起知识与行业前沿的桥梁。

面对同学们 “电气在火箭系统中如何实现控制?”“青年学子想投身航天,该做好哪些准备?” 的提问,宋征宇一一回应:“航天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参数都要精准到极致,每一个焊点都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一位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科研既要仰望星空,敢想敢闯;也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成员心得

中国航天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已发展成为彰显国家科技、工业与国防实力的闪亮名片。当长征五号火箭伴随着震彻天地的轰鸣腾空而起,划破苍穹的壮丽景象令大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发射架下宋征宇前辈的悉心讲解,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更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者在追求创新中所秉持的严谨态度与奉献精神。这次观礼为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青年树立了榜样,传承“航天精神”,勇于探索、砥砺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威振 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此次文昌航天实践,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当我们亲身站在发射塔架之下,聆听宋征宇总师深入浅出地剖析火箭技术与商业航天的未来蓝图时,才真正理解了这份伟业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心血与精密计算的结晶。这次旅程不仅让我们见证了国之重器的力量,更将遥远的星辰大海梦想,化为对科学精神的崇敬与投身其中的热切渴望。

——孙健 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身为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这次实践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运载火箭由北京、上海等地的航天研究所设计,在天津、上海等地制造,再通过海运、陆运等方式运往发射中心搭载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载荷执行发射任务。当火箭在短短两分钟内划破长空、消失于天际,现场每个人都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宇宙是人类最高级的浪漫!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不懈追寻的航天梦。

——高哲元 航空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昌的航天之旅对于我不仅是科技的洗礼,更是精神的传承。先辈们昔日在戈壁铸剑,我们有了“两弹一星”,今日的航天人正以椰风海韵为伴,在低纬度的热土上托举星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门口,有着习主席的嘱托,“探索浩潮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青年学子,我将以这份逐梦苍穹的使命感,为中国航天与国防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张志伟 集成电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与宋征宇学长的交流让我收获颇丰。长征八号让我深切感受到航天事业背后的智慧与汗水。他那炽热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激励我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更坚定的信念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投身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浪潮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赖芷怡 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首日,在文昌发射场的观礼台上,长征五号的尾焰如银龙般撕裂苍穹,我的心跳与引擎共振交织。次日参观完发射基地后,与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校友宋征宇学长交流畅谈。他讲述着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九天揽月的征程,那些藏在数据里的艰辛、熔铸在箭体中的坚守,在他生动的叙述中渐次鲜活。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为我们铺就而成的,我们应当在祖国航天事业的长卷上,书写属于这代人的答卷。

——李旨江 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站在文昌发射场观礼区,见证长五乙火箭成功发射;步入海南商发基地,领略长八甲火箭现场转运;师长相授,与优秀校友宋征宇总设计师深度对话。此次实践活动收获的远不止于目之所及的震撼,更是一次深刻的校准:当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便定义了价值坐标以智慧与坚韧,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刻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记。

——段坤鹏 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传承航天薪火

勇担时代使命

电掣长空,铸就强国臂膀

气贯山河,共赴星辰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