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学校“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电气工程学院持续推进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积极组织暑期访学交流活动,搭建多元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8月,电气工程学院“绿色引擎,智慧赋能”研学团队赴新加坡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先后走访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团队成员积极学习调研,与当地师生深入交流,圆满完成各项访学任务。本次访学交流由学院黄刚研究员、于彦雪老师带队,共30名本科生参加。
新加坡国立大学
团队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工程系讲师赵震宇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电气实验室,系统介绍了集成电路设计、信号与功率完整性测试平台以及电磁屏蔽室等关键实验设施。赵老师围绕植入式医疗设备中的电池传感与监测、超表面技术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基于射频检测的轻轨列车故障诊断,以及鼾症多模态健康监测等前沿方向进行深入讲解。其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培钦教授、Jung-Hwan Song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参访了先进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ARTIC)与光学实验室,进一步了解该校在交叉学科与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
南洋理工大学
团队访问了南洋理工大学,参观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电力工程中心主任徐岩老师及其团队的电气实验室及相关研究平台,涵盖微电网控制平台、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等重要实验系统。实验室老师系统介绍了在电力电子、微网控制、分布式能源管理、虚拟电厂、智能合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团队走访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电力集团联合实验室,听取了关于新加坡电网资产管理项目的专题介绍,深入了解校企合作面向实际应用的协同机制,并对电网资产管理系统的关键流程与核心功能有了直观认识。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团队访问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Tai Hou Tng研究员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该机构的发展历程、高性能计算团队的人员结构与主要研究方向。随后,区楚平、吴宇寰、武冰洁等多位研究员就脉冲神经网络在降低AI模型计算复杂度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新算法,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图像健康指标分析与疾病筛查等前沿探索做了深入介绍,展示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协同优势。
学生感言
202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姜恺乐
通过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我感受到新加坡对学术科研领域的重视。NUS浓厚的历史氛围与创新精神,NTU基于大数据模型对电网安全性的保障技术以及A*STAR在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让我重新认识了在未来的学习方向,也鼓励我不断向更前沿的科研方向探索。
2023级自动化专业 陈彦如
此次研学让我收获满满。新加坡绿色低碳的交通与水资源管理令我印象深刻。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及A*STAR期间,接触到心脏起搏器无线充电、电力系统智能分析、多模态医学识别等前沿研究,让我深切感受到智慧科技贴近现实、赋能未来。这些所见所闻更坚定了我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索的决心。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林墨
通过此次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参访,我深切体会到新加坡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探索和跨学科融合。该国在科研与产业结合方面的独特优势,这让我认识到电气工程不仅仅是传统电力与控制的结合,更是未来智能化社会的重要基石。此次交流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与科研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国际视野,努力为智能电网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