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四十载,校友情更深电气工程学院工自81级的同学们重返母校,从玉泉到紫金港,从校史馆到院史馆,既有阔别多年再回母校的感动,也有毕业多年丰富的感悟。最令人期待的是当年的电气维修小组前辈们回来了,现在的“小组”已经是百余人规模的E志者协会社团,一代代电气人青蓝相继,将这份事业延续了四十多年,前辈们钻研的勇气和奉献的精神在求是园中不断传承、发扬。

四十年风雨同行,从青涩学子到行业英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自81级同学重返母校,以微笑与拥抱,续写那份不变的求是情谊。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聆听学院自1920年创立以来的辉煌历程,了解历代电气人的接续奋斗,感悟电气人的精神传承。
院史馆里有这样一张拍摄于1984年的黑白老照片,几位电机系的无线电爱好者正在为同学们修理收音机,这是E志者协会的前身——电器维修小组的工作场景。当时工自81同学们自发成立了电器维修小组,这是E志者协会的前身。7个无线电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义务修理同学们的收录机,这场维修服务从启动开始就坚持了40多年。“其实大家都觉得很好玩,比如一个收音机,大家以前都对它不是很清楚,但我们能拆开它,甚至能自己动手修好。于是其他同学也会形成一种这样的爱好。”陈强学长回忆。
正是这种爱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许多同学,也培养了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比如,当时的班级学霸郑晓阳在多年后从美国思科回国创业,选择从汇编语言的基层开始做出一个产品,也是当年在电器维修小组的经历埋下了热爱与创新的种子。从电器维修小组到浙江大学学生E志者协会,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陪伴中,这盏志愿服务的灯从玉泉亮到紫金港,从校内亮到校外,已累计服务超过50000人次!
同学们齐聚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大门前,在熟悉的大门前整齐列队合影。蓝天白云映衬着笑颜,四十年前的青春热血在此刻再次被点亮。
在浙江大学校史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奋斗历程,仿佛穿越时光,再次见证母校从“求是书院”到今日世界名校的征程。
求是大讲堂前的集体合影。荣棣之华,四秩怀思,每一个笑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同学们笑容中满是骄傲与感动。

同学们踏上前往千岛湖的旅程。微风拂面,湖光潋滟。他们在渔人码头登船合影,在湖畔草地支起帐篷,畅谈往昔、共话未来。
四十载春秋更迭,但关于爱与创造的精神却传递至今。相信在未来,一代代电气人,也将继续发扬这份将科学技术与“志愿之爱”结合发展的精神,如同“永不消逝的电波”,始终如一。
四十年前,他们从玉泉出发四十年后,他们又在这里相聚岁月流转,初心未改共同祝愿:情谊地久天长,电气再谱新章!
电气工程学院始终心系校友,以电气学院校友分会与九大地方电气分会为桥梁,精心打造“玉泉论坛”等品牌活动。我们不仅构建起互通互融的校友网络,更致力于营造凝聚共识的文化共同体、传递温暖的情感共同体、彼此赋能的发展共同体,与广大校友同心同行,共谱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