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推进电气工程学院“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7月30日上午,电气学院在玉泉校区教2-405会议室召开了“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学院马皓副院长主持会议,何湘宁副院长、各系中心主要领导、学院行政科室各主要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主要围绕电气工程“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讨论。马皓教学院长详细介绍了2015级“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提交会上讨论、修改。学院计划2015年招生第一批“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试验班,人数30人。
马皓副院长提出了2015级“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导师制方面:建议在大一秋季学期进行学院专业介绍和导师介绍,进行导师制双向选择;各届参与的博士生导师,以能指导该届学生完成博士学位的导师为主;学院各学科按照数量安排该届导师名单。原则上,导师数参照各学科博士生招生数比例安排。国际化培养方面:建议学生在3+5年中,至少有一次3个月及以上的国际交流。课程设置方面:建议有关主要基础课,参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的课程设置,希望纳入竺可桢学院;专业基础课,按照爱迪生班的课程设置,在紫金港校区,开设电气工程卓越人才试验班实验室。
何湘宁副院长指出,电气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和现有体制的衔接,如学院目前的爱迪生班等。2.工科试验班的机制问题,要先设计好,如是否有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3.培养方案要仔细斟酌,培养方案的内容、方法都要好好考虑,特别是前3年要始终融合进去,尽量做到与现有体制不会冲突。
参会人员主要围绕“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工科试验班与现有体制的结合,与竺可桢学院、爱迪生班的融合,试验班的选拔、退出、补充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老师认为,该试验班与竺可桢学院不能同时进行,选择竺可桢学院则自动抹掉工科试验班的身份,同时,一年后可以再选拔一批进入试验班。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该试验班培养的是博士生,第一步一定要把品牌打响,保证培养的质量,今后的培养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欢迎。
本次研讨会通过征集各学科意见,为“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为 2015级“3+5”电气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案的最终形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有重要意义!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科(图/文)